十里鋪鄉:深化“四事四權”工作法 織就基層治理強韌網
來源:大觀新聞網 發布時間:2023-04-03 09:00 瀏覽:355次
為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,優化基層治理管理模式,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鋪鄉作為大觀區“四事四權”工作法試點單位,結合十里鋪鄉工作實際,依托鄉村兩級基層社會治理智能數字化平臺,深化“四事四權”工作法,織就基層治理強韌網。
以網格為支點,筑牢基層治理強根基。依據村(居)民組和居民區樓棟分布、人口密度、黨員分布等情況,在現有成熟網格基礎上,堅持“全面覆蓋、分級管理、責任到人”的原則,以村民組為主要單位合理劃分十里鋪鄉網格。注重將村(居)黨組織書記、村“兩委”工作人員、村(居)民組長、黨員骨干、群團組織人員等納入網格員隊伍,進一步提升網格員隊伍建設水平。截至目前,十里鋪鄉下轄7個村(居)共計33個村民組已完成網格設置工作,人員全部到崗到位。通過明確各級網格員職責,充分發揮網格員對所屬轄區人熟、地熟、事熟的優勢,切實做好政策入戶宣傳、村情民意收集、安全隱患排查、矛盾糾紛調解、信訪信息預警、人居環境整治、民生事務代辦等工作,幫助群眾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,真正發揮黨組織與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。
以智能為亮點,提升基層治理高效能。十里鋪鄉根據鄉情實際,采取“1+7+X”工作模式,建設打造以1個鄉級數字化中心為原點,7個村級治理平臺為延線,若干名在外巡查的網格員為終端的基層治理智能數字化網絡。每日由村級治理平臺匯總上級交付辦理、各處監控發現、網格員終端巡查上報等各類基層治理事件,鄉級數字化中心結合管理權限、事件處理等級及時處理反饋,在森林防火、防汛搶險、長江禁漁、社會民生等日常工作中補充24小時不間斷技防功能,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,形成事件處理完整閉環式管理流程,真正做到將問題解決在基層、將矛盾化解在基層。
以群眾為中心,構建基層治理同心圓。通過群眾自薦、黨員推薦、黨組織審批等方式,建立十里鋪鄉“五老”人員信息庫,目前已登記在冊68人。十里鋪鄉21名“五老”調解員帶動各村(居)老年教學點學員等發動老年力量,以嘮家常、說情理的方式幫助群眾協調處理家庭矛盾、鄰里糾紛,截至目前參與調處解決群眾反映問題28起。整合各村(居)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紅領工作站、黨代表工作室、人大代表工作室、政協委員工作室等陣地,廣泛收集群眾訴求,暢通群眾反映意見建議渠道,組織相關利益群體來說事議事。將村級日常工作通過村民微信群、村級廣播等平臺進行公布展示,合理應用黨務村務公開欄、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等公示平臺接受群眾監督,對涉及群眾利益面較廣、內容較為復雜的事項,由村(社區)黨組織召開群眾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,集中匯報工作開展情況并公開征集群眾意見。截至目前十里鋪鄉共開展各類村民議事會70余次,開展暖民心活動、小微權力“監督一點通”、平安大觀等入戶宣傳50余次,老年教學活動30余次,文娛健康類惠民活動10余次,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。
以支部為抓手,打造基層治理強心臟。嚴格落實“四議兩公開”制度和鄉領導班子成員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,由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帶頭聯系服務群眾,指導支部開展工作,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,要求7個村(居)黨組織書記作為推廣“四事四權”工作法直接責任人,切實扛起工作責任,抓細抓實推廣工作。建立鄉村兩級工作調度機制,堅持鄉黨委每月調度工作進度,各村(居)黨組織每周召開工作例會。對網格員和“五老”在入戶走訪、群眾交談中收集發現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會商說事,認真分析研判,并將意見建議反饋落實情況及時通過網格員、“五老”調解員、黨務村務公開欄等渠道向群眾反饋,保證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、決策權、參與權與監督權。(撰稿人:劉世華?審稿人:方青)